查看原文
其他

南方日报:深圳光明把握创新脉动建设一流科学城

深圳光明 2022-05-10


新年开新局

2022年1月初

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

首批实验室设备进场

标志着光明科学城启动区

土建工程部分已具备交付条件

正式进入收尾阶段


该项目由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个大科学装置,以及综合研究院、专家公寓、青年公寓五栋大楼组成,计划于2022年9月竣工验收交付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承担了服务国家战略、铸造国之重器的使命。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深圳市光明区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光明科学城建设深度融合,洞悉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本质、把握新时代科技创新脉动、领悟党的初心与使命,牢牢抓住科技自立自强所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人才引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关键点,光明科学城创新生态链初显,为高质量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源头创新

把好科技自立自强“总开关”




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总开关”,是一切科创成果的源头。光明科学城聚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力争取得一大批突破性乃至颠覆性技术研究成果。


  • 目前,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两个设施土建部分已基本完成建设,两个设施正加快开展设备采购和关键平台搭建工作。

  • 材料基因组设施正抓紧推进场地装修和关键设备购置工作。

  • 鹏城云脑Ⅲ、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等设施已完成立项,正加紧开展建设前期工作。


此外,光明科学城正加快建设科研机构平台。广东省石墨烯创新中心、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机构平台已正式运作。国际创新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已获批立项。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光明生命科学大数据中心已形成初步建设方案。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光明分院正加紧开展建设前期工作。


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光明分院项目鸟瞰图(方案效果图)


加快打造省实验室体系。深圳湾实验室过渡场地达到4万平方米,已拥有科研团队80余个、科研人员800余人;永久场地园区建设工程正在加快项目立项工作。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审议通过,第一次理事会暨入驻启动仪式已于2021年11月18日召开。同时,加快建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两所研究型大学。





探索创新路径

种好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光明科学城承担了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


光明区把科技自立自强路径选择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努力开辟具有光明特色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光明区大力推进科学城党建工作

建立党建联席会议机制

以党建为纽带

凝聚各方合力


光明区大力推动《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就科学城治理结构、建设运营、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等领域进行规范。


针对光明科学城建设运营模式谋求组建“投建运转”一体化建设管理运营平台,统一推进设施建设、统一持有设施资产、统一运营管理、统一推动成果转化,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政府主导、平台统筹、市场化运作”的设施建设运营创新之路。


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项目遴选机制,择优选定攻关团队,采取“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的方式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光明区制定了《光明科学城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1—2035年)》,重点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和产业人才的引育留用;升级“鸿鹄计划”系列政策,以精准引进培养一批光明区科学城急需紧缺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队伍。




奋楫赶考路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已正式启用,16个学院已入驻,在校师生7000名。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滨海明珠过渡校区已正式启用,首批师生已进驻;永久校区已于2021年12月29日动工建设,未来办学规模可达8000名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光明科学城党建联席会议吸引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湾实验室等30家单位积极参与,共推出78项共享资源清单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已投入运营,在光明区注册落地厚存纳米、中科碳元等23家优质初创企业。


●2021年光明区完成土地整备任务351.87公顷,完成率达281%。连续6年超额完成市下达整备任务。全区划定“十四五”期间13片连片产业用地,面积合计约955公顷,通过综合运用土地整备、利益统筹等,力争到2025年释放连片产业用地265公顷,新筹集高品质产业用房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并带动大片区整体产业升级。




干出新气象


2021年12月23日,在深圳市光明区文化艺术中心开幕的中国合成生物学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光明科学城2021活动中,政、学、产、资各界嘉宾齐聚,共同探讨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副院长、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陈立作为扎根光明科学城的科学家,有很多感触。他介绍,在光明科学城重大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研究院在做几件事,其中之一是从产品到量产,在科技研发的过程中“沿途下蛋”探索从0到1到无穷的模式。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建设合成生物研究设施,就是以自动化的方式大大提高合成生物的研究和产业化效率。


围绕大设施

光明区正同步规划产业创新载体


目前,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已投入运营,在光明区注册落地厚存纳米、中科碳元等23家优质初创企业,其探索实施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被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的深圳经济特区经验举措47条清单。



去年10月,光明区重磅出台全国首个《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并积极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园区建设,集中承载合成生物关联企业,打通了“原创发现-工程技术开发-中试转化-产业化”通道。复制推广并迭代优化该模式,光明区正打造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已取得设备购置概算批复,正加快场地内部装修工作。



光明区还制定

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措施

畅通“科研—转化—产业”

双向快车道


聚焦中试小试、检验检测等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公开征集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储备名单,经遴选确认抗体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创新药CDMO转化基地等7个储备项目,于2021年10月14日在光明科学城成果转化大会上公布储备名单并完成授牌


紧紧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部署要求,落实深圳建设“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未来产业”要求,结合区域产业实际,重点围绕“8+5”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光明区特色优势、在大湾区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航企业和拳头产品,形成千亿级、百亿级和十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光明融媒

编辑:麦泳妤

校审:赖飞扬 陈圆圆 洪俊佳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2021→2022,谋篇布局,整装待发!光明科学城向着虎年奔跑
② 一周事速览!光明部署新春慰问工作,全区教育成绩单新鲜出炉,更多热点请戳......
 最新!广州番禺一省外返回人员核酸阳性,广西百色初筛阳性98人

赞一下你最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